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英国民事诉讼与民事司法改革
编号:8088
书名:英国民事诉讼与民事司法改革
作者:徐昕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02-4-1
入库时间:2002-5-17
定价:38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徐听,本书的作者,在去年推出一部长达80万字的译著《英
国民事诉讼规则》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推出了个人专著《英
国民事诉讼与民事司法改革》一书。作为徐所同学的博士导师无不
为之欣喜。几年前我便注意到徐听同学对英国民事诉讼制度有着浓
厚的兴趣,俗语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我以及民事诉讼学界
的许多同行长期以来更多地关注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对英美
法系民事诉讼知之不多,尤其是对英国民事诉讼制度,我便鼓励他
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研究英国民事诉讼法。徐听同学在图书馆的身
影、工作室深夜未熄的灯光,说明他在努力实践这一切。他的努力
现在已经初见成效,《英国民事诉讼与民事司法改革》一书的出版
就是证明。
由于我国法律历史发展的原因,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作为我国整
个法律体系一部分自然具有中国特色。但从法的继受渊源来看,我
国民事诉讼制度形成主要有三大源流:一是在我国的本土资源中生
成的制度,例如调解;二是源自原苏联的民事诉讼制度,例如国家
干预、对民事诉讼的检察监督、对当事人处分的限制、非约束性辩
论原则、职权调查等等;三是来自于大陆法系,例如诉的制度、共
同诉讼制度等等。就整个诉讼体系的外部结构来看,我国民事诉讼
基本上继受了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制度。在诉讼理论方面也同样从
这三个方面有所继承,尤其是理论范畴、概念方面更是如此,但大
陆法系的比重更大一些。可以说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的“普通话”
是以大陆法(主要德国、日本)话语为主,其中夹杂着“本土乡
音”和“俄语”。有的“话语”在形式上是大陆法的,但内涵则是
本土的或原苏联的,倒去。诉权、当事人、第三人等等。
随着学术的逐步开放,美国文化的强势扩张,英语的通用性,
人们更多地触及到美国的法律制度,包括民事诉讼制度。法律“话
语”逐渐转向美国法。美国法中的原则、制度、理念不断冲击着原
有的大陆法系。虽然,从总的发展趋势看,两大法系在不断融合,
差异在不断缩小,但毕竟法律及法律文化是被历史发展所规定的,
法律的结构性决定了法律的整体性,不同的法律体系之间存在结构
性冲突和差异,两大法系的融会更多的是具体制度及功能的趋同。
例如,大陆法系在加强判例的规范作用,英美法系在加强成文法的
地位等等。但是两大法系法律运作机理的差异并没有融合,也不可
能融合。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具体制度的借鉴是可行的,但制
度的借鉴即所谓移植一定要考虑受移植制度与其依存的整个法律制
度的内在联系。法律制度的移植同样也要考虑受移植的环境,即受
移植的法律环境与受移植制度的非排斥性问题。在法律借鉴方面,
我什1很自然地是首先注意到制度的效用,而对制度的环境和机理考
察往往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制度的环境和机理的考察需要对宏观制
度构造进行静态和动态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对英
美制度的借鉴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法律的全球
化也在悄悄地进行。比如,以美国法学家为主的一些学者们正在制
定《跨国民事诉讼规则》,并试图将其作为世界各国能够参照的模
范法典。我国法律的发展不应当排斥对国外法律制度的吸收,也不
可能拒斥这种渗透,因为工具的效用性是任何人都难以拒绝的。这
样就需要我们认真地了解该制度的运作机理、宏观制度结构等诸多
问题。
《英国民事诉讼与民事司法改革》一书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了解
和认识英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很好的视窗。作者不仅描述了英国
的法院、民事法官、民事诉讼基本特征、诉讼的提起、法院的管
辖、诉讼当事人、文书的送达、审前准备、审前处理、审前救济、
案件管理、证据开示、证人、专家证据、上诉程序、诉讼费用等规
则和判例,勾画了英国民事诉讼的概貌,而且还比较深入地揭示了
这种制度运作的基本原理。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晓普通法民事诉讼
的机理和演变,这又有助于更进一步地理解同属普通法的美国民事
诉讼的运作机理。可以说,不了解英国民事诉讼,就不能真正理解
美国民事诉讼,也不可能真正理解普通法民事诉讼。
作者并没有局限于英国民事诉讼自身以及英国的本土文化,而
是在开放、全景的视角下通过比较来观察、认识英国民事诉讼制度
和民事司法改革,使读者更能把握英国民事诉讼的特性。这是本书
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欲全面、深刻地认识他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是非常困难的,还需
要人们长期艰苦的努力。徐听同学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十分希望
他能在法学研究方面不断燃烧激情,写出更多富有激情的、却是冷
静思考的著作,更上一层楼。

2001年10月9日
写于清华大学明理楼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