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论当代中国警政范式之嬗变与重构
编号:81543
书名:.论当代中国警政范式之嬗变与重构
作者:胡建刚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9-6-1
入库时间:2019-6-11
定价:148元
[图书内容简介]
《论当代中国警政范式之嬗变与重构》借用福柯谱系学,解读了西方警政范式与警务模式的嬗变和演化逻辑,并以此为参照讨论了中国警政现代性成长与警务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1)回顾中国警政和警务模式的历史进程;(2)以西方国家为背景,对警务实践在后现代社会中的困境进行分析;(3)借助西方的理论资源,建构一种超越现代警务的理论范式,在新的警政理论指导下,探讨具体的警务模式框架;(4)对当代中国警务改革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并提出了当下中国实现警政转型的可能路径,对于全面认知中国警察制度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书目录]
"目录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考量
三、存在的不足
导论
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第二节对社会时代性的界定
一、现代与后现代
二、风险社会:我们无法回避的境遇
第三节核心概念解析
一、警察
二、警政与警务
三、警政范式与警务模式
第一章历史回溯:中国古代警务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中国古代警政思想的渊源
一、管仲的“四民分治”治安方略
二、郑子产的“大治安”思想与实践
三、商鞅的警政实践与治安思想
第二节中国古代警务的结构
一、混合形态:军警不分与行司合一
二、集权与分权:封建制度下社会治安的分层控制
三、相保与连坐:古代社会治安控制的深层基因
第三节亭的设置与警务职能
一、先秦时期亭的设置与演变
二、秦、汉亭的建置
三、亭的组织结构
四、秦汉的亭治安职能与警务活动
第四节古代城市警务结构——以宋代厢坊制为例
一、北宋东京治安背景
二、宋代厢坊制城市警务功能
三、“巡检制”警务模式
四、巡检制度的治安功能
第二章中国现代警政的成长
第一节从湖南保卫局到巡警署:现代警政的中国孕育
一、湖南保卫局
二、巡警署
第二节现代警政的创设:国民政府“警甲合一”模式
一、北洋军阀时期的警政实践
二、国民政府时期“警甲合一”警务模式
三、国民政府对保甲制度的恢复
第三节现代警政在苏区的创设:革命根据地“群众警务”模式
一、白色恐怖下的中央特科(1921~1927年)
二、红色苏区的“国家政治保卫局”和“绿领章部队”(1928~1935年)
三、抗日根据地的“边警”与“社会部”(1937~1946年)
四、解放区的公安局(1946~1949年)
第四节新中国现代警政的发展
一、新中国的“人民警察”诞生(1949~1966年)
二、停滞与倒退:“文革”时期“军政警合一”警务模式
三、改革与开放:不断变革和进取中的中国警政
四、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现代警政的国际化接轨
第五节新中国现代警政的特征与属性
一、中国现代警政的组织原则
二、中国现代警政政治性的深层基因
三、中国现代警务权威的合法性基础
四、中国现代警察角色定位
第三章中国当代警务模式的嬗变
第一节“群众路线警务”模式的延续
一、“群众路线”警务模式的政治逻辑
二、“群众警务”模式在中共夺取政权后的演化
三、“群众警务”模式政治性的演绎
第二节“综治”警务模式的时代性变革
一、“社会综合治理”的政策导向性
二、“群众警务”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三、“从重、从严 、从快”的“严打”形态
四、法治性的导入
第三节“社区警务”模式的“入世”性变革
一、社区警务战略的推进
二、清理公安机关行政审批权限
三、以户籍改革提升警察服务
第四节中国警务模式嬗变的契机
一、社会结构调整:中国警务模式演化的基础
二、市场经济变革:中国警务模式变迁的催化
三、政府体制改革:中国警务模式演进的压力
第五节中国转型时期警务模式变革的动因
一、执法环境:中国转型时期异常严峻的治安生态
二、内部因素:中国警务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外部因素:世界警务不断改革与创新
第四章案例论析:国内若干警务创新的实践
第一节新乡“局所合一”的警务改革
一、减少层级:警务结构的扁平化
二、四警合一:警务职责的整合
三、服务民生:警务职能的前移
第二节镇江“大巡防”警务改革
一、大巡防格局: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二、弹性工作制:警务效能的提高
三、契约化保险联防:警务运行机制的市场化
第三节湖州“民意导向”警务改革
一、警务广场:建立警察、传媒及民意的互动机制
二、电子政务:提升警务的服务性
三、信息公开:实现阳光警务的关键
第四节苏州创意警务改革
一、“无增长改善”:创意警务的孵化平台
二、弹性与权变:问题导向的精准治理
三、积极介入:社会服务职能的提升
第五节成效与反思
一、“集合式”警务的现实与无奈
二、市场机制与社会机制发展的“瓶颈”
三、服务型警务建设的障碍
第五章境外警政实践考察
第一节西方两大警察体系的渊源
一、大陆法系警察体制的萌芽
二、海洋法系警察体系的兴起
三、西方两大警察体制演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节西方警务现代性的发轫
一、从镇压者到宝贝型警察:警务职业性的开始
二、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的博弈:走向专业性道路的警务
三、快速反应的警务机制:成就警察的机动性
四、合法性的缘起:改变警察的亚文化
第三节西方警政后现代性的思辨
一、社群主义的归宿:走向社区警务的哲学基础
二、决策与执行的重组:集中与分权的对立与统一
三、合作与共治:警察边缘职能的剥离
四、市场治理机制:警务私有化与竞争的理念
五、迈向新秩序:警察权由社会分享
第六章中国警政范式重构: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回应
第一节当代公共管理的若干核心理念及其论析
一、从一元到多元:政府、市场与社会之交集、互动与制衡
二、从矛盾、冲突到合作共治:三种机制的均衡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供给理论
四、外部性理论
第二节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与服务型政府的出现
一、从统治、管理走向服务:公共管理演进的逻辑与范式转换
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
三、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第三节公共管理范式转换对应的警政演化轨迹
一、统治型警政范式
二、管控型警政范式
三、服务型警政范式
第四节社会建构:服务型警政范式转向的路径选择
一、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
二、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
三、服务型警政的社会建构
第七章服务型警政建构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服务型警政建构的目标定位
一、警务属性转向: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视角
二、警务责任重组:核心职能与边缘职能的分离
三、警务结构调整:层级的减少与扁平化
四、警务功能转移:趋向社会化与市场化
第二节服务型警政实现的政治生态
一、核心理念之源泉:民主制的参与和协商
二、动力机制:利益的共享性
三、政治空间:政府角色转换
四、时代背景:公共领域的拓展与公民精神的弘扬
五、社会基础:第三部门的成长
第三节服务型警政的价值取向
一、效率与正义的权衡
二、权力与权利的制衡
三、管理与服务的均衡
四、秩序与自由的平衡
五、合作与共治的连衡
第四节服务型警政的内涵与运行机制
一、服务型警政的概念
二、服务型警政的内涵
三、服务型警政的运行机制
第八章服务型警政实现路径之一:基于宪制平台警察权之控权结构
第一节西方宪政理论中的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
一、自由主义:从洛克、卢梭到孟德斯鸠
二、国家主义:从马基雅维利、让·布丹到黑格尔
三、公民社会的崛起: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立统一
四、和谐理念:本书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宪制理念下警察权与公民权的辩证关系
一、宪制基本思想
二、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内涵解析
三、宪制框架下警察权与公民权的重新定位
四、宪制框架下警察权属性的嬗变
第三节宪制理念下警察权构建的原则
一、法定原则:警察权设置的规范性
二、分权原则:警察权配置的制衡性
三、比例原则:警察权运用的合理性
四、公共原则:警察权行使的正当性
五、程序原则:警察权运行的合法性
六、司法控制原则:警察权监督的效能性
第四节现代警察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运用
一、警察自由裁量权问题提出
二、现代警察制度的表现形式
三、现代警察自由裁量权的特征
四、现代警察自由裁量权控权学说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美国盘查制度研究
一、美国盘查的启动标准
二、美国盘查附带搜查的规则
三、美国盘查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六节英国警察盘查制度研究
一、英国警察盘查权的历史传承
二、英国警察盘查权的现代改革
三、对英国警察盘查制度的思考
第九章服务型警政实现路径之二:多中心治理框架下警务的多元化供给
第一节多中心治理理论
一、多中心理论的假设
二、多元化警务主体的培育
三、多中心秩序的优势
第二节公共安全服务的市场供给
一、私域警务发展的条件
二、私域警务的市场发育
三、中国保安业的发展
第三节公共安全服务的社区供给
一、社区治安治理的结构
二、社区治安供给的经济学模型
三、社区治安的政府性供给
四、社区治安的产前契约式供给
五、社区邻里守望制度
第四节公共安全服务的志愿者
一、公共物品志愿供给的动机
二、警务志愿者的法律关系
第五节警务运行多重协调机制的完善
一、多元化警务供给的潜在问题
二、政府警务规制对多元化警务供给的调节
三、通过行业协会进行规范
四、区域之间合作警务协调机制
第十章服务型警政实现路径之三:行政伦理主导下警务运行的自律与他律
第一节行政伦理与警察伦理
一、公权力的伦理解析
二、公共行政伦理的现代精神
三、警察伦理的评价要素
第二节警察行为的异化及其矫正
一、亚文化:警察行为异化的表象
二、权力寻租:警察行为异化的动因
三、投诉与问责:警察行为异化的矫正
第三节警务运行自律与他律的完善与强化
一、道德内化:警察行为自律的保障
二、多元监督:警务运行控制的基本结构
三、绩效考核:警务运行质量的评定
四、司法问责:警务运行控制的保障
结语:中国警政未来的展望
一、警务社会属性的必然走向
二、风险社会警务的多元诉求
三、多元治理下的警务协同
参考文献
后记
"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