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程序构造研究
编号:86654
书名:.民事程序构造研究
作者:段文波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20-12-1
入库时间:2021-2-22
定价:66元
特价:52.8元,80折,省13.2元!
[图书内容简介]
民事程序构造乃是从整体上把握民事诉讼程序的脉络和发展趋势,是促进各民事诉讼制度协和发展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也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理论归宿。在上述意义上,民事程序构造既是体察与认知民事诉讼法的独特视角,也是一种改造民事诉讼制度的方法论。本书旨在以程序正义作为民事程序构造的逻辑起点,试图对民事程序进行整体布局与局部深入,以超越现有的研究范式,展开多角度纵深研究。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编起诉与受理程序
第一章起诉观论:起诉程序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
第一节我国立案审查制的现状与当下改革方案之评价
一、我国立案审查制存在的问题
二、当下出台的登记立案制局限性
第二节起诉程序设计的理论内核
一、诉讼行为及其分类
二、诉之评价及其程序安排
第三节起诉模式类型化解析
一、大陆法系起诉程序类型化
二、大陆法通用起诉程序构成
第四节立案审查制改革的设计原理
一、权限配置关系优化
二、诉之成立对象简化
第五节立案审查制改革的具体构想
一、诉状审查程序
二、补正告知程序
三、诉状驳回程序
四、诉状送达程序
第二章诉状程式论:美日民事诉状比较及借鉴
第一节美国民事诉状的功能与记载事项
一、普通法诉答
二、法典诉答
三、告知诉答
第二节日本民事诉状的记载事项
第三节美日诉状之比较与我国诉状之改善
一、美日诉状比较及原因分析
二、我国民事诉状的问题及完善
第三章起诉机制论:起诉条件界定之惑及其厘清
第一节起诉条件前置审理论
一、我国立案受理制的历史与现状
二、起诉条件前置审理侵害诉权之质疑
三、起诉条件前置审理程序保障缺失之质疑
四、诉讼要件审理构造的历史考察
五、起诉条件前置审理的正当性
第二节论民事一审之立案程序
一、高阶化:合理质疑与排除
二、功能混同:错误交叉还是有意安排
三、庭审集中化准备:立案条件的初衷
第三节日本重复起诉禁止原则及其类型化析解
一、日本重复起诉禁止原则的适用要件
二、重复起诉禁止原则的类型化规制
三、我国重复起诉禁止原则的完善
第二编审前与庭审程序
第四章审前准备论:庭审中心视域下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研究
第一节审前准备程序与庭审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传统: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与审前中心主义
二、转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与庭审中心主义
第二节庭审中心视域下审前准备程序的路径选择
一、审前准备程序废除论之批判
二、审前准备程序独立化之否定
三、期日型审前准备程序之选择
第三节期日型审前准备程序的法理基础
一、期日型审前准备程序的主体与权限
二、争点整理的原理与路径
第四节期日型审前准备的程序构造
一、程序的启动
二、程序的终结
第五章审理方式论:一体化与集中化
——口头审理方式的现状与未来
第一节我国口头审理方式的生成与展开
一、现代口头审理方式的生成
二、我国对德日口头审理方式的继受
第二节我国口头审理方式的问题与成因
一、我国口头审理方式产生的问题
二、成因分析
第三节集中审理与审理集中化:四种集中审理模式辨析
一、美式集中审理主义
二、苏式不间断审理
三、德式口头辩论的集中化
四、日式口头辩论的集中化
第四节我国口头审理集中化的道路选择与完善
一、立法道路选择:大陆德日式集中审理
二、集中化审理的框架设计
三、配套改革
第六章庭审构造论:民事庭审构造的域外图景与中国路径
第一节两大法系民事诉讼构造论
一、大陆法系诉讼构造
二、英美法系诉讼构造
三、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立法模式选择
第二节我国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再认识
一、我国庭审构造的问题与成因
二、苏联路径之批判
三、去阶段化:我国庭审构造改革路径批判
四、保留阶段化:我国庭审构造路径的可能选择
五、我国庭审构造阶段化维持之原理及其顺位重置
六、法庭辩论活性化与法庭调查高效化
第三编证据收集与事实认定程序
第七章举证时限论: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解析
第一节延续还是重建:新旧举证时限制度之比较
一、新旧举证时限制度的更迭
二、新举证时限制度的基本要素解读
第二节证据申请:当事人举证之实质
一、证据申请的时间
二、证据申请的方式
第三节证据裁定:法官对证据申请之裁断
一、证据申请的判断
二、证据调查的裁定
第四节理论建言: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再完善
一、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
二、明晰证据申请的撤回与放弃
三、规制其他攻击防御方法的适时提出
第八章诉讼资料论:诉讼资料提出失权制度之德日比较与启示
第一节失权及其立法趣旨
第二节德日失权制度构成与评价
一、德国失权制度构成
二、日本失权制度构成
第三节我国诉讼资料提出制度的道路选择
一、失权制度所面临的正当性拷问
二、设立失权制度所应考量之因素
第九章已决事实效力论:预决力批判与事实性证明效展开
第一节已决事实预决效力论争与溯源
一、理论上的争议
二、预决力概念溯源
第二节已决事实预决力批判
一、存废论
二、法定证明效批判
三、事实证明效概念的展开
第三节已决事实证明效的作用条件
一、前诉与后诉当事人双方同一
二、前诉与后诉只有一方当事人同一
三、后诉的当事人都不是前诉当事人的时候
第四节已决事实证明效的作用方式
一、前诉判决书的证据能力
二、前诉判决对后诉具有影响力的范围
三、证明效的直接作用方式:前诉判决书作为书证的证据力
四、证明效的间接作用方式:反证提出责任或证明责任转换
第十章损害数额论:事实证明抑或法官裁量
——民事损害赔偿数额认定的德日经验
第一节德日立法上的损害额确定条款
一、《德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二、《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48条对德国法的继受
第二节损害额确定条款的法律性质与适用要件
一、损害额确定条款的法律性质争议
二、损害额确定条款的适用要件
第三节我国民事损害赔偿额认定之建言
一、损害的性质致使当事人难以举证损害额
二、法院裁量认定损害数额的基础资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