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侵犯财产罪类案裁判规则与适用
编号:89899
书名:侵犯财产罪类案裁判规则与适用
作者:刘树德,聂昭伟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22-1-1
入库时间:2022-3-9
定价:99元
特价:84.15元,85折,省14.85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本选题按照《刑法》总则、分则的法条顺序,针对《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下各具体罪名在司法实践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全面讲解。本选题对该类罪名涉及的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犯罪概念、犯罪形态、共同犯罪、自首与立功、刑罚的具体适用及追诉时效等《刑法》总则问题和该类罪具体罪名及其相关从重、加重处罚情节认定等《刑法》分则问题进行了归纳。
本选题将司法实践中发生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专题,在每一专题下设置“裁判规则”和“规则适用”两个部分。其中,“裁判规则”部分以总结、概括某一问题的法律适用规则为主,旨在为解决类似问题作出清晰指引;“规则适用”部分详细阐释规则背后的理论支撑及法律依据,让读者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本书选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以及作者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案件进行适度点评,以便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规则适用。
[图书目录]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罪刑法定原则 ………………………………………………………… 001 一、罪刑法定原则实质侧面要求对刑法进行实质解释 ……………………… 001 二、刑法实质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 002 第二章 罪刑相适应原则 ……………………………………………………… 008 一、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定罪时适当考虑刑罚的因素 …………………… 008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法解释与适用中的体现 …………………………… 009 第三章 刑法的时间与空间效力 ……………………………………………… 013 一、针对某一犯罪行为,能否交叉引用新、旧刑法的不同法条 ……………… 013 二、行为时、进入诉讼后及审判时法律规定不一样的,如何选择适用 ……… 015 三、如何理解《刑法》第 12 条“从旧兼从轻原则”中的“处刑较轻” ………… 019 四、新法对生效时已完成的诉讼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 ……………………… 021 五、关于司法解释的溯及力问题 ……………………………………………… 024 六、犯罪预备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的,能否适用我国刑法 ………………… 026 第四章 犯罪概念 ……………………………………………………………… 029 犯罪的基本和本质特征 ……………………………………………………… 029 第五章 因果关系 ……………………………………………………………… 035 一、因果关系错误是否会影响到刑事责任的承担 …………………………… 035 二、医院抢救失误能否中断抢劫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036
002 侵犯财产罪类案裁判规则与适用 第六章 刑事责任年龄与能力 ………………………………………………… 043 一、户籍证明与其他证据矛盾时如何认定被告人的年龄 …………………… 043 二、如何审查轻度精神障碍及智障者的刑事责任能力 ……………………… 045 三、对于盲人犯罪的,如何适用《刑法》第 19 条从宽处罚的规定 …………… 048 第七章 犯罪形态 ……………………………………………………………… 051 一、抢劫出租车案件中犯罪预备与未遂的区分 ……………………………… 051 二、意图实施两项犯罪但只实施了一个预备行为的,如何认定罪名 ……… 054 三、以暴力、胁迫手段逼迫他人书写收条的行为,系犯罪既遂还是未遂 …… 055 四、如何把握转化型抢劫既遂、未遂的区分标准 …………………………… 058 五、共同犯罪中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认定 ………………………………… 060 六、关于盗窃罪既遂、未遂形态的认定标准问题 …………………………… 063 七、盗窃、诈骗银行存单、有价证券等财产凭证的既未遂认定 ……………… 067 八、抢劫罪八种加重情节是否存在既、未遂问题 …………………………… 070 九、既、未遂并存时如何认定犯罪数额并选择法定刑幅度 ………………… 072 第八章 共同犯罪 ……………………………………………………………… 074 一、共同盗窃中部分人实施暴力行为,其他人是否也应认定为转化型抢劫 …… 074 二、有责任能力者与无责任能力者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 078 三、承继共同犯罪中如何认定承继者的罪名及刑事责任 …………………… 080 四、部分抢劫共犯致人重伤、死亡,未在场共犯对此应否承担责任 ………… 083 五、对明显超过共同犯罪故意内容的过限行为如何处理 …………………… 085 六、事前明知但无通谋,事后包庇、掩饰、隐瞒的,能否以共犯论处 ………… 087 七、概括故意下的共同犯罪,如何确定各行为人承担责任的范围 ………… 089 八、公司化运作的电信诈骗集团中各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区分 ……………… 091 九、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犯罪时如何定性 ………………………… 093 第九章 单位犯罪 ……………………………………………………………… 098 某一行为能否构成单位犯罪必须以刑法明文规定为前提 ………………… 098 第十章 死 刑 ………………………………………………………………… 102 一、抢劫罪死刑的具体适用 …………………………………………………… 102 二、对未成年人如何适用《刑法》第 49 条和第 17 条之规定 ………………… 106 第十一章 累 犯 ……………………………………………………………… 108 一、如何理解累犯制度、数罪并罚制度中的“刑罚执行完毕” ……………… 108
二、在假释考验期间直至期满后连续犯罪的是否应撤销假释并构成累犯……… 110 三、对累犯“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要件的理解 …………… 112 四、前次犯罪跨越 18 周岁且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能否构成累犯 …………… 114 第十二章 缓 刑 ……………………………………………………………… 117 一、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漏罪,判决作出时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的如何处理 …… 117 二、撤销缓刑案件的管辖、审理和羁押时间的折抵 ………………………… 120 三、审判新罪的法院能否同时撤销先前宣告的数个缓刑 …………………… 123 第十三章 自首与立功 ………………………………………………………… 125 一、取保候审期间逃跑,后再归案并如实供述的,能否认定为自首 ………… 125 二、行为人供述的罪行与采取强制措施的罪行不同的,能否认定自动投案 …… 127 三、如何认定自首情节中的“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 ………………… 128 四、经电话通知、传唤到案的能否认定为“自动投案” ……………………… 130 五、在一般性排查中就如实交代罪行能否认定为“自动投案” ……………… 134 六、向被害人投案的行为能否认定为投案自首 ……………………………… 137 七、行政拘留期间交代犯罪行为能否认定自首 ……………………………… 139 八、如何理解和认定“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的内容与时间 ……………… 141 九、余罪自首中如何认定“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不同种罪行” …………… 144 十、行为人对其主观心态进行辩解是否影响自首的成立 …………………… 150 十一、对影响量刑升格的次要事实翻供是否影响自首的认定 ……………… 152 十二、为了解案情前往公安机关被抓获的能否认定为自动投案 …………… 154 十三、揭发型立功中“他人犯罪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 156 十四、归案后规劝同案犯投案自首能否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 160 十五、协助抓获盗窃同案犯,后因抢劫罪判处死缓,能否认定重大立功 …… 163 十六、主动交代同案犯的关押场所并予以指认构成立功 …………………… 165 十七、归案后提供同案犯藏匿地点或者逃跑方向能否构成立功 …………… 168 十八、积极救助同监室自杀人员能否认定为立功 …………………………… 171 第十四章 数罪并罚 …………………………………………………………… 173 一、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漏罪,判决作出时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应如何处理 …… 173 二、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的,如何计算未执行完毕的刑期 …… 177 三、暂予监外执行期满后发现在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是否应当数罪并罚 …… 179 四、保外就医期间或期满后重新犯罪的,如何计算前罪未执行的刑罚 …… 181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