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犯罪学学说丛论
编号:91388
书名:.秦汉魏晋犯罪学学说丛论
作者:刘志松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22-8-1
入库时间:2022-9-20
定价:68元
特价:54.4元,80折,省13.6元!
[图书内容简介]
秦汉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大时代,基本奠定了此后两千余年中国发展的大格局。犯罪学思想学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对于罪现象的自觉思考,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各思想流派中多有体现。无论是法家的“一断于法”、黄老的“以道统法”、儒家的“原心定罪”,还是《白虎通》《太平经》等重要历史典籍,以及陆贾、贾谊、董仲舒、扬雄、王充、王符、荀悦等思想家关于“罪”的争鸣与传承,其中无不散落着诸多关涉犯罪问题的思想溯源与理论探析,无疑也构成了秦汉魏晋之际犯罪学思想学说的知识盛宴。
[图书目录]
"目 录
总 论
一、秦汉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秦汉魏晋时期的政治变革
三、秦汉魏晋时期的经济发展
四、秦汉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
五、秦汉魏晋时期对于人性的讨论
六、秦汉魏晋时期对于犯罪问题的认识
上 篇
第一章 秦代的犯罪学思想
一、法家与秦代法制:“一断于法”的思想渊源
二、犯罪处理中的法律原则适用
三、具体罪名背后的犯罪思想内涵
第二章 黄老学的犯罪学思想
一、以法责罪的根基——“以道统法”
二、“罪”的衡量尺度——从“节欲”到“有序”
三、天道感应下“罪”的后果——“诛暴”
第三章 春秋决狱的犯罪学思想
一、微言大义下“罪”的解释体系建构
二、“春秋决狱”的具体案例分析
三、“春秋决狱”的理论本源
第四章 谶纬神学的犯罪学思想
一、施政法天背后对“罪”的假设
二、灾异学说对“罪”的解释空间
三、“消变之道”对“罪”的引导缓解
第五章 《白虎通》的犯罪学思想
一、“罪”的本源:“天”的至上性与天人关系
二、“罪”的框架:君臣关系与父子关系
三、忠孝观念的实践:宗庙制度
第六章 《太平经》的犯罪学思想
一、“罪”的社会秩序框架
二、道德意义下“罪”的善恶属性
三、“罪”之善恶观的现实价值对接
第七章 魏晋玄学的犯罪学思想
一、“罪”的伦理道德维度
二、“罪”的自然主义维度
三、“罪”的人本主义维度
下 篇
第八章 陆贾的犯罪学思想
一、礼治视角下“罪”的本源
二、杂学融合下“罪”的延伸
三、民本主义下“罪”的指向
第九章 贾谊的犯罪学思想
一、“教善惩恶以达道”的礼法观
二、民本思想和等级制度的融合
三、主客观相结合的犯罪预防论
第十章 董仲舒的犯罪学思想
一、作为一种价值的秩序:“罪”的伦理维度
二、天人关系下的祥瑞与灾异:“罪”的表征维度
三、德礼政刑下的中民之性:“罪”的消解维度
第十一章 刘向、刘歆的犯罪学思想
一、灾异理论对“罪”的阐释
二、王道理念下对君主的形象塑造
三、通儒视角下的“罪”的多元延伸
第十二章 扬雄的犯罪学思想
一、“善恶混”的人性论
二、功过一体的“罪”之循环观
三、儒家伦理本位的罪责导向
第十三章 王充的犯罪学思想
一、“性”之善恶:罪的本源
二、命定论视角下罪与罚的分离
第十四章 王符的犯罪学思想
一、“天君臣民”脉络下的国家治理
二、社会批判思想下的罪责指向
三、德礼政刑关系的人性善恶依托
第十五章 荀悦的犯罪学思想
一、天人关系下的“罪”之评判
二、德刑关系下“罪”的处理
三、君臣民关系下“罪”的指向
第十六章 诸葛亮的犯罪学思想
一、《蜀科》与法家思想
二、儒法兼备下的德礼政刑关系
三、慎刑与民本思想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