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宪法监督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编号:9588
书名:宪法监督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作者:李忠
出版社:社科文献
出版时间:2002-11-13
入库时间:2002-11-13
定价:19元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总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青年研究队伍,他们多
数是毕业于本院研究生院和全国许多著名大学的博士生、硕士
生,有的曾出国求学。他们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基础知识扎
实,目光敏锐,视野开阔。目前,在经济学、哲学、宗教学、社
会学、法学、国际问题、文学、语言学、史学等主要学科领域,
正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研究人员承担起重要的研究工作。他们中
间有的已经崭露头角,有的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
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机
遇,同时,研究事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新问题。其中一个亟待
解决的困难就是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是通
过论著的形式作用于社会,出版问题得不到解决,研究成果就难
以产生其应有的社会效应,研究人员的劳动价值也就得不到社会
的承认。目前,学术著作出版难已经成了一个困扰研究人员的普
遍的社会现象。名家的著作尚且难出版,青年人的就更难了,对
青年科研人员来说,学术成果能否被社会所接受比物质生活待遇
好坏似乎更为重要。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关系到科研
队伍的稳定和研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值得庆
幸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科学院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学
者兢兢业业,埋头苦于,致力于学科建设和研究事业,在比较艰
苦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下不断做出成绩,这是令人钦佩和感人至深
的。从他们身上,不仅能看到可贵的爱国情操和献身事业的精
神,还能看到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乃至社会主义中国的希望。有这
样的精神风貌,相信他们必将能够成为跨世纪的栋梁之才。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既是基于学术研究事
业的考虑,也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帮助青年学者,解决他们学术成
果出版难的问题。通过丛书的编辑出版,一方面让青年学者辛勤
所得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让他们的成果接受社会和实
践的检验和学界的评判,以利于提高他们的水平,促使他们尽快
成才。繁荣学术,扶植青年,我想这是编辑《文库》的两个最重
要的宗旨吧。
至于《文库》能不能起到这个作用,有没有好的社会效果,
就取决于大家的努力和合作了。若干年后再来看这件事情,也许
就清楚了。
胡绳
一九九四年一月三十日



该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见解,如该成果关
于复合宪法监督的有关理论问题的论述都是国内外学者
很少或未曾涉及的;该成果关于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的三个阶段设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价值。
—刘海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宪法监督是宪政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实际问题,也是
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李忠同志的《宪法
监督论》一书适应宪政建设的世界潮流,抓住了这个热
点问题。我相信,该书的出版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
践方面都会有重要意义。
—张庆福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本书在分析、总结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得失的基础
上,提出了复合宪法监督的理论模式,并运用这一模式
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复合宪法监督的主体、对象。
内容、标准、程序和效力,探讨了健全我国宪法监督制
度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大胆而可
贵的尝试。……特别是作者根据复合宪法监督理论模
式,提出的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三个阶段设想,具
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价值。
—吴新平
(《外国法译评》主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宪法监督的概念
第二节宪法监督的必要性
一、宪法具有法律性
二、宪法是高级法
三、宪法具有发展性
第三节宪法监督模式的比较与评述
一、宪法监督模式简介
二、对宪法监督模式的评述
诏二章宪法监督的主体
第一节宪法监督权力的来源
一、关于宪法监督权力来源的学说
二、宪法监督权力来源观评判
三、宪法监督权力来源之我见
第二节宪法监督主体的权力
一、固有权力
二、实质性权力
三、程序性极力
第三节宪法监督主体的责任
一、宪法监督主体责任的理论基础
二、宪法监督主体责任的现实基础
三、宪法监督主体的责任
第三章宪法监督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立宪的基本目的
一、立宪的基本目的之一:保障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
二、立宪的基本目的之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节宪法监督的对象
一、国家机关
二、组织
三、特定个人
第三节宪法监督的内容
一、规范性文件
二、特定个人的行为
三、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
四、选举争讼
五、国际条约
第四章宪法监督的标准
第一节宪法监督标准概说
第二节确立宪法监督标准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文本主义原则
三、发展原则
四、普遍性原则
五、特殊性原则
第三节宪法监督的形式标准
一、程序越权标准
二、回避标准
三、平等保护标准
四、准确性标准
五、转委托标准
第四节宪法监督的实质标准
一、同一性标准
二、统一性标准
三、合理性标准
四、目的性标准
五、协调性标准
六、伸缩性标准
七、利益衡量标准
第五章宪法监督的程序
第一节宪法监督程序概述
一、宪法监督程序的定义
二、宪法监督程序与宪法程序、普通诉讼程序的比较
三、复合宪法监督程序的特征
第二节提起与受理
一、提起
二、受理
第三节宪法监督的方式
一、各国宪法监督方式概况
二、复合宪法监督方式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审议程序
一、各国审议程序概况
二、复合宪法监督的审议程序
第六章宪法监督的效力
第一节宪法监督效力概述
一、宪法监督效力的定义
二、宪法监督效力的依据
第二节复合宪法监督的效力
一、时间效力
二、空间效力
三、对象效力
四、事项效力
第六章建立和健全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构想
第一节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一、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问题
三、宪法监督制度问题的成因
第二节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和展望
一、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低级阶段
二、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中级阶段
三、复合宪法监督制度的高级阶段
参考书目
后记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