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中美证券法实施机制的比较研究
编号:98159
书名:中美证券法实施机制的比较研究
作者:徐文鸣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24-11-1
入库时间:2024-12-6
定价:98元
[图书内容简介]
证券法实施机制作为法律与金融交叉学科的核心议题,是推动证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治理机制。从比较法的角度看,中美两国证券法实施各具特色。美国“多头执法”模式催生出异常活跃的执法活动,有效震慑了证券市场违法行为,但也暴露了过度威慑之风险和执法资源之浪费;我国“集中执法”有效控制了执法的社会成本,却面临执法力度和监管覆盖不足等挑战。本书通过深度对比中美两国证券法实施机制,从制度功能、制度实效、制度成本与收益等多个维度,系统剖析不同治理模式的优缺点,为完善我国证券法实施机制提供解决思路。上述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治理水平,为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筑牢根基,也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者、法律从业者及学者提供新的信息与素材。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证券法实施机制的内涵
 第三节 分析方法与创新点
 第四节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监管型国家与证券法实施理论
 第一节 监管型国家的兴起
  一、国家治理与监管型国家
  二、法律制定与实施
 第二节 证券欺诈的基础理论
  一、证券欺诈的基本意涵
  二、证券欺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法律实施的基本理论
  一、威慑理论
  二、回应性执法理论
 第四节 谁来实施证券法
  一、私人法律实施
  二、公共法律实施
 第五节 证券法实施机制的国际差异
  一、发行欺诈责任的国际比较
  二、交易所反欺诈规则的国际比较
  三、证券公共实施机制投入的国际比较
第三章 美国规制证券欺诈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规制证券欺诈的一般性法律制度
  一、“第10(b)章”以及“规则10b-5”
  二、“第17(a)章”
  三、联邦打击邮件和电报欺诈法规
  四、州蓝天法
 第二节 规制虚假陈述的法律制度
  一、“第10(b)章”和“规则10b-5”认定信息类欺诈行为的理论
  二、其他规制虚假陈述的成文法规则
 第三节 规制内幕交易的法律制度
  一、重大非公开信息持有人内幕交易
  二、信息传递型内幕交易
  三、反思内幕交易认定的欺诈理论
 第四节 规制市场操纵法律制度
  一、市场操纵行为的基本类型
  二、规制市场操纵的三类规范
第四章 中国规制证券欺诈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规制虚假陈述的法律制度
  一、信息披露义务与虚假陈述
  二、“重大性”标准
 第二节 规制内幕交易的法律制度
  一、禁止内幕交易的一般规定
  二、内幕信息
  三、内幕信息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
  四、基于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
 第三节 规制市场操纵的法律制度
  一、连续交易操纵
  二、约定交易操纵
  三、洗售操纵
  四、虚假申报操纵
  五、蛊惑交易操纵
  六、“抢帽子”交易操纵
  七、跨市场操纵
  八、特定时间操纵
第五章 美国证券法私人实施机制
 第一节 集体行动困境与美式集团诉讼
  一、集体行动困境与委托—代理问题
  二、适格原告
  三、美式证券集团诉讼程序性规定
 第二节 欺诈市场理论与损害赔偿计算模型
  一、欺诈市场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
  二、损害赔偿模型
 第三节 美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一、代理成本与《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
  二、首席原告
  三、起诉标准
  四、证据开示环节
  五、预测信息安全港
  六、其他改革措施
  七、《证券诉讼统一标准法案》和《全国性证券市场促进
法案》
 第四节 证券集团诉讼产出
  一、起诉数量
  二、管辖法院、首席原告和律师费
  三、证券集团诉讼和解
 第五节 金融业监管局的仲裁和调解程序
  一、仲裁和调解程序概况
  二、仲裁和调解程序产出
第六章 中国证券法私人实施机制
 第一节 中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概况
  一、《2003年虚假陈述若干规定》
  二、新《证券法》与多层次证券民事诉讼
 第二节 《2003年虚假陈述若干规定》与证券民事诉讼市场
  一、研究样本
  二、证券民事诉讼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三、投资者的胜诉比例较低
  四、投资者与证券律师之间的代理问题
 第三节 集体行动困境的实证分析
  一、集体行动困境与待检验假设
  二、样本选择和实证分析策略
  三、实证分析结果
 第四节 损害赔偿的计算模型
  一、裁判文书揭示的损害赔偿计算模型
  二、计算损害赔偿的事件研究法模型
 第五节 其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投服中心的调解程序
  二、证券业协会的调解程序
第七章 美国证券法公共实施机制
 第一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执法概况
  一、组织机构
  二、执法流程
 第二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执法的要素投入
  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人力资本投入
  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预算投入
 第三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执法产出
  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执法总产出
  二、按违法行为类型划分总产出
  三、按受理法院类型划分总产出
  四、按结案类型划分总产出
 第四节 金融业监管局的自律处罚程序
  一、自律监管与金融业监管局
  二、FINRA的自律监管权
  三、金融业监管局的执法投入
  四、金融业监管局的执法产出
  五、金融业监管局自律处罚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五节 美国司法部的刑事司法程序
  一、证券欺诈犯罪的刑事处罚
  二、刑事处罚对象
  三、美国司法部执法的投入与产出
  四、美国司法部执法案例分析
 第六节 州监管机构的执法程序
  一、“联邦主义”与州证券监管机构的执法权
  二、州证券监管机构的执法产出
  三、纽约州检察官关于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的执法案例
第八章 中国证券法公共实施机制
 第一节 证监会行政执法概况
  一、行政执法权
  二、行政执法程序
 第二节 证监会的执法投入与产出
  一、证监会的执法投入
  二、证监会的执法产出
  三、证监会执法活动的衍生成本
 第三节 证监会的多元纠纷化解制度
  一、先行赔付制度
  二、行政和解制度
 第四节 自律监管机构的执法程序
  一、证券交易所的执法活动
  二、中国证券业协会
  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第五节 监管执法模式的假设检验
  一、待检验假设
  二、实证检验
 第六节 其他公权力机构的执法程序
  一、财政部的行政处罚行为
  二、司法机关的刑事司法程序
第九章 中美证券法公共实施机制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证券法公共实施主体
  一、证券监管机构
  二、证券自律监管组织
 第二节 证券监管机关的处罚措施
 第三节 证券监管机关的调查与处罚程序
  一、行政调查程序
  二、行政审理程序
  三、行政法官与行政处罚委员会的职责范围
 第四节 证券监管机关的“择地起诉”现象
 第五节 证券监管机构的执法投入和产出
 第六节 自律监管机构实施证券法
  一、自律处罚功能定位
  二、自律处罚措施
  三、司法机关介入自律监管活动
 第七节 刑事司法程序
 第八节 完善中国证券法公共实施机制
第十章 中美证券法私人实施机制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私人实施的理论困境
  一、集体行动困境
  二、代理成本与滥诉风险
 第二节 证券民事诉讼的构成要件
  一、证券欺诈行为
  二、主观要件
  三、因果关系要件
  四、重大性要件
 第三节 证券民事诉讼程序
  一、路径依赖与证券民事诉讼程序
  二、中美证券民事诉讼的准入条件
  三、管辖规则
  四、诉讼代表人
  五、代理律师费
 第四节 损害赔偿计算模型
  一、损害赔偿的基本类型
  二、损害赔偿的计算模型
  三、损害赔偿的分配情况
 第五节 公共实施对私人实施的影响
  一、公共实施活动对私人诉讼理据的影响
  二、公共实施对投资者赔偿的影响
 第六节 完善中国证券法私人实施机制
表目录
表2-1 规则制定与法律实施组合的治理实效分布
表4-1 我国股票上市规则中“重大性”的量化标准
表4-2 我国证券法规定的“重大性”标准
表5-1 2015年至2019年美国证券集团诉讼中被告被控所从事的违法行为类型分布
表6-1 我国代表人诉讼的代表性案例
表6-2 2013年至2016年证券民事诉讼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表6-3 原告胜诉案件判决损害赔偿与请求损害赔偿之比的分布
表6-4 原告支付的案件受理费用的分布情况
表6-5 样本上市公司按行业和省市划分的数量分布
表6-6 回归分析中的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量
表6-7 检验集体行动问题假设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6-8 配对后变量之间的统计差异分析
表6-9 安慰剂测试的回归结果
表6-10 法院效率假设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6-11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审判决数量分布
表6-12 民事判决书认定的实施日、揭露日更正日和系统风险抗辩
表7-1 2017年至2020年美国SEC行政法官审理案件情况
表7-2 2009年至2018年SEC的证券法实施项目的投入
表7-3 2010年至2018年美国投资者保护基金资产
表7-4 2013年至2020年主要的和衍生的执法行动数据比例
表7-5 2010年至2017年SEC查处的违法行为类型分布
表7-6 2005年至2017年SEC提起的行政和民事程序的分布
表7-7 FINRA监管的注册企业和个人规模
表7-8 FINRA年度总收入和总支出规模
表7-9 FINRA对15类违法行为的货币处罚范围
表8-1 2011年至2019年证监会的年度预算
表8-2 2011年至2019年证监会的雇员规模
表8-3 证监局处罚决定按处罚年度和违规行为类型的分布
表8-4 证监局处罚决定按年份和处罚主体的分布
表8-5 行政处罚事件研究法的超额收益分布
表8-6 我国证券市场主体因受处罚而面临的限制性规定
表8-7 我国代表性的先行赔付案例
表8-8 2011年至2015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处罚的违法行为类型
分布
表8-9 我国上市公司受到的证券行政处罚分类
表8-10 我国上市公司受到的非行政处罚分类
表8-11 制裁性处罚决定因素的回归分析
表8-12 我国财政部处罚的会计违规类型分布
表8-13 我国代表性的证券刑事犯罪案件
表9-1 中美证券公共执法主要措施对比
表9-2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与美国ALJ的职责对比
表9-3 中美公共执法程序中投资者赔偿制度的对比
表9-4 中美证券刑事执法程序对比
图目录
图1-1 全书框架结构
图2-1 国家治理的最优模式
图2-2 监管型国家的治理措施分类
图2-3 “金字塔”式法律实施体系
图2-4 49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机制的比较
图2-5 42家交易所关于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和经纪人—代理人行为的监管规则
图2-6 34个国家和地区证券公共实施机制的投入比较
图3-1 交易型市场操纵分类
图4-1 “新二元理论”结构
图5-1 2010年至2019年美国养老金基金管理机构作为首席原告的比例
图5-2 2010年至2019年美国针对上市公司提起的证券集团诉讼数量及原告援引的规则
图5-3 2010年至2019年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结案数量
图5-4 2010年至2019年美国证券欺诈集团诉讼和解金平均数与中位数分布
图5-5 2010年至2019年美国提起的证券集团诉讼所处状态
图5-6 2015年至2019年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和解金与诉讼阶段之间的关系
图5-7 2010年至2019年FINRA新申请和结案的仲裁案件数量
图6-1 我国证券民事诉讼案件判决结果的分布
图6-2 诱多型虚假陈述股票价格和价值变化
图6-3 诱空型虚假陈述股票价格和价值变化
图7-1 SEC执法程序图示
图7-2 2011年至2018年SEC全职雇员数量及其年度增长率
图7-3 2005年至2009年SEC全职雇员的年度离职率
图7-4 2011年至2018年SEC年度预算总额及年度增长率
图7-5 2011年至2018年SEC公共执法总产出
图7-6 2010年至2015年上市公司受到SEC处罚的数量和占总处罚的比例
图7-7 2010年至2015年SEC罚款和追缴非法获利的规模
图7-8 2011年至2018年FINRA执法产出
图8-1 2010年至2019年证监会处罚总数和处罚上市公司的数量
图8-2 证监会查处的违法行为类型分布
图8-3 2010年至2019年证监会货币处罚和标准化货币处罚规模
图8-4 2010年至2019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年度处罚数量
图8-5 2015年至2016年按年度分管理处分措施占比情况
图8-6 管理处分措施种类占比分布
图8-7 非法投资咨询中各类违法行为受到处罚数量与占比情况
图8-8 2009年至2020年证券处罚措施数量分布情况
图8-9 2009年至2020年证券执法产出中合作属性与制裁属性处罚措施分布
图8-10 上市公司被处罚频次的分布
"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