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图书信息
未成年子女监护体系研究
编号:98566
书名:未成年子女监护体系研究
作者:潘淑岩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24-11-1
入库时间:2025-1-19
定价:63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未成年子女监护是婚姻家庭法回归《民法典》之后必须面对的课题,作为民法和婚姻家庭法的混合制度,未成年子女监护制度需要通过民法理论体系与民事权利体系的进路,实现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的权利义务与民事权利体系的全面对接。本书以未成年子女监护体系的融贯为全书的精神线索,以未成年子女监护的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为研究对象,具体围绕未成年子女监护的内在体系、形式体系、规范体系、权利义务体系以及救济体系展开。作者秉持融贯思维,尊重现有“监护统摄亲权”的制度格局,采用法理分析、法教义学的规范分析、比较法学以及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解释论为路径,以体系思维查漏补缺、填补漏洞,既从宏观上关注未成年子女监护制度与民法整体制度的逻辑融合,也注重从微观上分析父母监护具体职责的法律属性,力求在保持身份法特殊性的同时,化解家庭团体主义下未成年子女监护规则与民法财产法规则之间的矛盾,实现民法体系效应下未成年子女监护规范有序、统一适用。

[图书目录]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章未成年子女监护内在体系的现代嬗变
第一节未成年子女监护立法理念的革新
一、从“家本位”“亲本位”的传统思想到“子本位”理念的转变
二、从“维护父权、亲权伦理纲常”到“尊重子女独立人格”的转变
三、从单纯家庭监护到国家监护的适度介入
第二节未成年子女监护立法原则的演进
一、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原则的转变
二、从“维护家族利益”到“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确立
三、从“服从家长绝对意志”到“尊重子女真实意愿原则”的转变
第三节未成年子女监护内在价值体系发展的法哲学透视
一、父母子女间的屈从关系是民事平等原则的例外
二、弱式平等对待理论在亲子关系中的适用
第二章我国未成年子女监护立法模式的选择与特点
第一节未成年子女监护立法模式的比较法考察
一、“小监护”模式
二、“大监护”模式
三、不同立法模式的比较评析
第二节我国未成年子女监护立法模式的选择
一、未成年子女监护立法模式在法典编纂中的争议
二、《民法典》对未成年子女监护立法模式的最终选择
第三节《民法典》体系视角下未成年子女监护立法模式的特点
一、“大监护”模式下实质“亲权”的存在
二、局部制度的完整影响了“亲权”规范体系
第三章未成年子女监护法律规范的体系关联
第一节我国未成年子女监护法律规范体系
一、未成年子女监护规范的体系构成
二、未成年子女监护规范的适用衔接
第二节未成年子女监护规范在《民法典》内部各编的关联
一、《民法典》未成年子女监护法律规范阐释
二、《民法典》内部未成年子女监护规范的适用
第三节《民法典》与单行法之间关于未成年子女监护规范的关联
一、《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子女监护的法律规范分析
二、《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未成年子女监护的法律规范分析
三、未成年子女监护法律规范在《民法典》与单行法之间的对接适用
第四章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利义务体系的特殊性破解
第一节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利义务性质的双重性
一、我国民事权利体系的分类
二、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属身份权
三、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身份权的双重性
第二节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利义务内容的综合性
一、父母监护权利义务目的的全面性
二、父母监护权利义务客体的完整性
第三节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利义务结构的不对称性
一、亲子关系间以父母义务为主导的权利义务结构
二、外部关系中以父母责任为主导的权利义务结构
第五章未成年子女监护救济体系的完善
第一节未成年子女权利救济的路径
一、未成年子女权利救济的不足
二、未成年子女权利救济的理论基础
三、未成年子女权利救济的路径
第二节父母监护权救济的路径
一、父母监护权救济的依据不足
二、父母监护权救济的请求权基础
三、父母监护权救济的具体请求权
第六章未成年子女监护体系融贯的实现
第一节未成年子女监护体系的融贯性追求
一、我国未成年子女监护制度内外体系的表现
二、融贯理论对未成年子女监护体系的要求
第二节未成年子女监护制度的融贯性检验
一、价值理念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二、逻辑上的自足性
三、规则和制度的系统性
四、规则内容的完备性
第三节我国未成年子女监护体系的融贯路径
一、“大监护”概念下实质亲权的本土化渗透
二、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的公私法协作
三、以解释论缓和融贯性之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类
后记
"
法律图书馆>>网上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