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义民法学——总则、物权
编号:99912
书名:教义民法学——总则、物权
作者:刘洋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25-8-1
入库时间:2025-8-22
定价:66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简明型教材,意在运用干净、简洁的语言,对于民法的主要制度、基本法理作尽可能清晰的阐释和分析。
本书之阐释,均秉持教义学理念,将实证法规则作为思考论述的起点,并且深入潜伏于法条背后的价值取向。
本书融入相应法律制度所对应的事实场景及相关典型案例,让法律规范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得以重建,对于引导法科学子把握民法规范的适用情境、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本书以相对有限的篇幅,呈现诸法律规则的立法意旨、规范内涵、比较法渊源以及适用中可能涉及的核心问题,能够让初学者以相对较低的时间成本,有效地建立对《民法典》精义的认识。"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00
第一节 民法的性质和体系/00
一、 民法的性质/00
二、 民法的体系/00
第二节 民法的渊源/00
一、 法律渊源的内涵和功能/00
二、 法律与法律解释/00
三、 行政法规/00
四、 习惯法/00
五、 司法解释/00
六、 指导性案例/00
七、 法律行为(契约)/0
八、 国际条约/0
第二章 总则/0
第一节 民法总则的功能与实现技术/0
一、 民法总则的功能/0
二、 民法总则的立法技术/0
第二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0
一、 基本原则及其功能/0
二、 私法自治/0
三、 合法权益受保护/0
四、 人格平等/0
五、 信赖保护/0
六、 公平/0
七、 诚实信用/0
八、 公序良俗/0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0
一、 法律行为的类型/0
二、 意思表示及其构成/0
三、 意思表示的生效/0
目 录Contents
001
002
第四节 意思表示瑕疵:欺诈/0
一、 欺诈的构成要件/0
二、 第三人欺诈/0
三、 基于欺诈的撤销权/0
第五节 意思表示瑕疵:胁迫/0
一、 胁迫构成要件/0
二、 第三人胁迫/0
三、 基于胁迫的撤销权/0
第六节 意思表示瑕疵:重大误解(错误)/0
一、 重大误解的类型/0
二、 重大误解的撤销权/0
第七节 意思表示瑕疵:通谋虚伪意思表示/0
一、 通谋虚伪意思表示的双层规范结构/0
二、 通谋虚伪意思表示的效力与第三人保护/0
第八节 意思表示瑕疵:真意保留/0
一、 真意保留的利益格局/0
二、 真意保留的法律效果/0
第九节 意思表示瑕疵:戏谑表示(非诚意行为)/0
一、 戏谑行为的利益格局/0
二、 戏谑行为的法律效果/0
第十节 法律行为解释/0
一、 法律行为解释的概念/0
二、 法律行为解释的方法/0
三、 补充性的法律行为解释/0
第十一节 行为能力/0
一、 行为能力的内涵和类型/0
二、 无行为能力的法律效果/0
三、 限制行为能力的法律效果/0
四、 监护制度/0
003
004
第十二节 代理/0
一、 代理制度的功能和体系定位/0
二、 代理权与基础关系/0
三、 代理行为/0
四、 无权代理/0
五、 表见代理/0
第十三节 法律行为的形式/0
一、 形式自由原则/0
二、 要式行为/0
第十四节 法律行为的内容/0
一、 法律行为内容自由及其限制/0
二、 法律禁令作为法律行为的边界/0
三、 公序良俗作为法律行为的边界/0
第十五节 条件、期限和须经同意的法律行为/0
一、 法律行为附条件/0
二、 法律行为附期限/0
三、 须经同意的法律行为/0
第十六节 格式条款/0
一、 格式条款的界定和判断/0
二、 格式条款纳入合同和“突袭条款”排除/0
三、 格式条款的解释/0
四、 格式条款效力控制/0
五、 合同漏洞及其填补/0
第十七节 自然人/0
一、 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的教义学构造/0
二、 人格权保护/0
三、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0
第十八节 法人/0
一、 法人的通用规则/0
二、 营利法人/
三、 非营利法人/
四、 特别法人/
第十九节 非法人组织/
一、 非法人组织的设立/
二、 非法人组织的治理架构和责任承担/
三、 非法人组织的终结/
第二十节 诉讼时效/
一、 诉讼时效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二、 一般诉讼时效的长度及其调整/
三、 诉讼时效进行的障碍事由/
四、 诉讼时效届满的效力及其意定调整/
第二十一节 权利体系/
一、 权利的概念及其规范要素/
二、 权利的类型化/
三、 权利的行使和限制/
第三章 物权/
第一节 物权的界定/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 物尽其用和效率理念/
二、 物权法定及其缓和/
三、 物权绝对及其展开/
四、 区分原则和无因原则/
五、 公示原则/
六、 特定性及确定性原则/
七、 自治原则/
第三节 物权的类型划分/
一、 完全物权和定限物权/
二、 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
005
006
第四节 物权的保护/
一、 物权请求权的功能和特征/
二、 物权请求权的类型/
第五节 占有/
一、 占有的规范要素/
二、 占有的法律功能/
三、 占有的类型界分/
四、 占有的法律保护/
第六节 物权变动: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一、 动产物权变动/
二、 不动产物权变动/
三、 善意取得(从非权利人处取得)/
第七节 物权变动: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一、 添附/
二、 征收/
三、 基于裁判文书/
四、 继承/
第八节 所有权/
一、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框架下所有权的三分形态/
二、 共有/
三、 建筑物区分所有/
四、 相邻关系/
第九节 用益物权/
一、 用益物权的一般规则/
二、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 宅基地使用权/
四、 农地承包经营权/
五、 农地经营权/
六、 居住权/
七、 地役权/
第十节 担保物权/
一、 担保物权的通用规则/
二、 抵押权/
三、 质押权/
四、 留置权/
五、 增信措施的性质和法律效果/
六、 功能主义视野下的非典型担保形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