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 (2)
4.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创新发展思路和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手段应用,更加注重产品供给、服务能力、队伍建设、资源共享、制度标准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完善,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国家基本标准有效落实,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表1:“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服务项目
服务对象
保障标准
支出责任
覆盖水平
公共文化场馆开放
城乡居民
公共空间设施和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10个月
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共同负担
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
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
城乡居民
免费享有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图书借阅等为一体的流动文化服务;每个乡镇每年送4场地方戏曲
地方政府负责,中央财政适当补助
基本建立灵活机动、方便群众的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网络,保障公益性演出场次
——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到“十二五”期末,全国60%以上文化馆、公共图书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评估标准。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市都建有设施达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县乡两级公共文化设施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建有文化活动场所。
——到“十二五”期末,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0.7册。各级文化馆(站、室)、公共图书馆和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基本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资源量争取达到530百万兆字节以上,入户率达到50%左右。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争取达到1000百万兆字节以上。
——到“十二五”期末,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500个,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总数达到800个。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的民办博物馆建设率达到10%。
——到“十二五”期末,逐步实现全国地市级城市建有设施达标、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国有美术馆。
——到“十二五”期末,中西部地区争取每县配备2台流动文化车。
——到“十二五”期末,文化馆(站)、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等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并向社会免费开放。
表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主要指标
指标
单位
2010
2015
文化馆(群艺馆)达标率(部颁三级以上)
%
50
60
博物馆达标率(部颁三级以上)
%
16
23
图书馆达标率(部颁三级以上)
%
55.8
60
每××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万人/座
40
35
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册
0.46
0.7
文化馆(站)举办活动次数
万次
57
100
县级以上博物馆展览次数
万次
1
1.5
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
亿人次
3.28
4.5
公共电子阅览室设置率
%
-
90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量
TB
108
530
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
TB
480
1000
文化馆(站)、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率
%
-
90
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设置率
%
34
90
(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设置率
%
46
90
二、重点任务
(一)继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实现有效覆盖
适应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市、县、乡公共文化设施。实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对地市级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等进行新建和改扩建。落实县、乡文化场馆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继续实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修缮项目,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2.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与城乡统筹、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相衔接,与村级组织办公场所、村小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相结合,统筹村级文化活动场所规划、修建、管理、运营和维护,体现多功能、综合性。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