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正文
国家铁路局关于印发《内地与香港过境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通知(2)
理论考试成绩2年内有效,起始日期以理论考试合格证明的签发日期为准。未在有效期内完成实作考试的,本次理论考试成绩作废。在理论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内,申请人最多可参加3次实作考试。
申领J1、J2、J3类或J7类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的,还应当参加国家铁路局统一组织的动车组驾驶适应性测试并合格。
第九条 国家铁路局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具体承办申请人的资格考试及管理有关工作。
第十条 申领J5或J6、L2或L3类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的,理论考试由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结合港方企业使用的铁路机车车辆特点,以及必须掌握的安全规章知识,统一编写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并组织实施;实作考试由港方企业编写考试大纲、考试项目和评分标准,并报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批准后,由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或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申领J1、J2、J3或J7类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的,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均由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统一编写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理论考试由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组织实施,实作考试由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或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第四章 驾驶证管理
第十二条 理论及实作考试合格后,由港方企业将有关材料和成绩报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汇总后报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审核,审核通过后统一报国家铁路局设备监督管理司申领相应类别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
第十三条 港方企业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持有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有效期满需换证时,持证人应当向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提交下列材料:
(1)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换(补)证申请表(格式见附件2);
(2)本人居民身份证扫描件(双面扫描至同一页);
(3)本人已持有的驾驶证扫描件;
(4)加盖港方企业公章的本人体检表或体检合格的证明文件(中文版。如原版为英文,应翻译为对应的中文);
(5)本人近期照片,照片要求:半身脱帽正面照,白底彩色,着深色上衣,幅面规格为20x25mm,大小约100K,分辨率不低于300dpi,采用JPEG格式。
第十四条 申请补发驾驶证的,应当提交第十三条第(1)、(2)、(5)项规定的材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对港方企业过境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执业行为及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港方企业发现本单位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有符合《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实施细则》中撤销、注销驾驶证情形的,应当及时书面报告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
第十七条 港方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度聘用且过境内地执业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情况进行汇总(格式见附件3),并书面报告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
第十八条 内地铁路运输相关企业(以下简称内地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度聘用且过境香港执业的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情况进行汇总(格式见附件4),并书面报告国家铁路局考试中心。
第十九条 双方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过境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管理制度。过境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严格按规定执业。
第二十条 双方企业应当签订有关过境作业的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双方过境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应当具备的业务素质、基本技能、应急处理能力等。
有关过境作业的协议应当报国家铁路局和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未尽事宜按《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铁道部关于港铁公司申办铁路机车动车组驾驶证有关事宜的复函》(铁运函〔2012〕990号)同时废止。

附件:1.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申请表
2.铁路机车车辆驾驶证换(补)证申请表
3.港方企业过境内地执业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聘用情况汇总表
4.内地企业过境香港执业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聘用情况汇总表
附件1
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考试申请表
姓名 照片位置
(供信息管理系统用,个人不贴)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所在企业
公民身份号码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通讯地址
最高学历 □博士 □硕士 □本科 □专科 □高中 □中专 □技校 □其他( )
毕业学校 毕业证书编号
具有良好的汉字读写能力并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交流 □ 是 □ 否
申请类型 □ J1 □ J2 □ J3 □ J4 □ J5 □ J6 □ J7 □ L1 □ L2 □ L3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法规:
·内地与香港过境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管理办法 / 国家铁路局(2025-3-26)
===============================
声明:本法规由《法律图书馆》网站
(http://www.law-lib.com)免费提供.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请与正式出版物或发文原件核对后使用。
===============================
手机法律图书馆>>导航>>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