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4)
第三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根据监管需要,建立子公司风险准备金制度和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要求子公司按照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风险准备金,并持续满足风险控制指标要求,具体规则另行制定。
根据子公司的内部治理、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等情况,中国证监会可以对不同的子公司在风险控制指标、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等方面实施差别监管。
第三十二条 子公司设立申请材料存在虚假记载或者重大遗漏的,中国证监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不予批准。
第三十三条 子公司发生下列重大事项,应当在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在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信息系统中更新报送子公司基本信息表:
(一)变更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
(二)变更注册资本、股东或者股东出资比例;
(三)对公司章程进行重大修改;
(四)变更高级管理人员、投资经理;
(五)基金管理公司转让所持有的子公司股权;
(六)公司合并、分立或者解散;
(七)公司涉及重大诉讼或者受到重大处罚;
(八)公司财务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九)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发生前款所列第(五)项至第(九)项规定情形的,子公司还应当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及基金管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书面报告。
第三十四条 基金管理公司向中国证监会和基金管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的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监察稽核报告、财务报表等资料,应当包含子公司的有关情况。中国证监
会和基金管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单独报送反映子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业务运营、财务状况等情况的资料。
第三十五条 因子公司经营而发生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风险控制或者投资人资产安全的重大事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当立即向中国证监会和基金管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
会派出机构报送临时报告。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及基金管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对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暂停相关业务等行政监管措施,并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行政监管措施:
(一)公司治理不健全,或内部控制不完善,存在重大风险隐患或者发生较大风险事件;
(二)在避免同业竞争、防范利益冲突、风险隔离、关联交易管理等内部控制方面,不符合第四条、第五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三)违反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进行交叉持股;
(四)固有资金运用管理不符合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或在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情形外下设或参股其他机构;
(五)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子公司设立特殊目的机构不符合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六)未按照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及时准确报告有关事项;
(七)从事损害投资人及基金管理公司利益的活动;
(八)违反忠实勤勉义务或者规避监管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七条 子公司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依法应予以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子公司违法经营或者出现重大风险,严重危及市场秩序、损害投资人利益的,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责令停业整顿、责令基金管理公司撤销子公司、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等监管措施。
第三十九条 基金管理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国证监会及基金管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采取责令改正、暂停受理及审核该公司基金产品募集申请或者其他业务申请等行政监管措施,可以
对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员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行政监管措施: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子公司;
(二)设立申请材料存在虚假信息或者重大遗漏;
(三)违反第十四条的规定,未严格履行对子公司的管控职责;
(四)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子公司的股权;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